醒世的格言 醒世格言对联106

  风水人间不可无,也须阴骘两相扶。

  时人不解苍天意,枉使身心著意图。

  紫荆枝下还家日,花萼楼中合被时。

  同气从来兄与弟,千秋羞咏豆萁诗。

  年少争夸风月,场中波浪偏多。有钱无貌意难和,有貌无钱不可。就是有钱有貌,还须

  著意揣摩。知情识俏哥哥,此道谁人赛我。

  ……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classic/xingshihengyan/xshy.html

  自己去看吧

  西方哲理醒世名言辑录与解析

  1.世间万象都已尽善尽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德上的完人,则是宇宙万物完美的顶峰

  当今世界要造就一个圣贤比古希腊时期造就希腊七贤还要费劲。当今世界对付某一个人所花的精力物力要比过去对付整整一个民族所花的精力物力还要大。

  2.性格与聪明乃发挥人之天赋资源的两个依托

  凡欲使其天赋得到自然发挥者,须使其才华依托其性格与聪明二者。若只依靠其中一个,则只能获得一半的成功。光靠聪明成不了大事,你还得有一个适合你的聪明性格才成。愚人之所以失败,在于其行事不顾及自身的具体条件、地位,出身及朋友关系。

  3.勿使所行之事公开亮底

  出人意料的成功往往最能使人们心悦诚服。过分明显的事既无用也无趣。不急于表态可使人们揣测不已;如果你的地位重要到能够引起人们的期待心理,则此种情况更是如此。神秘就是靠其神秘性来赢得敬重的。即使你必须道出真相,也最好避免什么都和盘托出。不要让人人把你里里外外都一览无余。小心谨慎是靠小心缄默来维持的。你决心要做的事一旦披露,就很难获得尊重,反倒常常招致批评。如果事后它们结局不佳,则你就更易遭到双倍的不幸。如果你真想获得人们的敬仰和敬奉,就学学那行而不言的神灵吧。

  4.有识尚需有胆方可成伟业

  知识与勇气是不朽的,因此也就可以便你不朽。你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如果有真智慧,则可以为所欲为。孤陋寡闻者元异于自固一方黑暗世界。体力与判断力好比双手与双眼。有识无胆者,其智慧是结不出果子的。

  297.不要栽在傻瓜手中

  傻瓜就是那种不会识别傻瓜,或者,即使看出一个傻瓜也不会将他摆脱的人。与傻瓜来往,哪怕是泛泛之交,也会招致危险。倘若对他们推心置腹,危害无疑更大。开始时,他们会因自己的谨慎或他人的告诫而不敢轻举妄动,但这克制只会让他们日后更加愚蠢。声名狼藉之徒只会沾污你的名声。傻瓜总是不走运--晦气是他们的负担--这双重的厄运不仅紧紧抓住他们不放,也会沾染在与他们交往的人身上。他们只有一样东西还不算太糟糕,那就是:尽管智者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处,但他们自己对智者来说,倒是足资利用的反面教材。

  `````````````````````````````````````````````````````````````````````````````````````````````````````````````````

  298.要懂得怎样异地而处

  有若干民族只有在异地而处之后才获得世人尊重,身居高位者尤其如此。祖国对待出类拔革的人如同后母。忌妒根植于沃土并凌驾于万物之上,它使世人只记得某人起初的不足而不是日后的伟大。一枚别针从旧世界飘游到新世界便大获敬爱,一个玻璃珠子可让人们唾弃钻石①。每件异物,不管它是来自远方,还是因为人们在它偶然成形并臻于完美时才得一见,都备受推崇。有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小小角落里遭受白眼,在外界却举世闻名。他们为本国人所尊敬是因为本国同胞从远处遥望他们;为外国人所尊敬是因为他们来自远方。圣坛上的雕像永远也不会受到那些人的敬重:他们回眸所见的只是伐自林中的一根树干。

  ①暗指欧洲人在新大陆探险时发生的事情。

  299.欲得人尊重,须谨慎小心

  欲得人尊重,须谨慎小心,而不要咄咄逼人。树誉建名的正道是美德。若既有才德,又能刻苦努力,则可迅速成名。单以正直本身不足成名,单靠勤奋也无济于事,因为在你的努力途中有可能被人泼一身脏水从而身败名裂。你要选择中庸之道:你必须具备美德,但也应懂得如何表现自己。

  300.常常怀抱期待

  常常怀抱期待,以免身在福中不知福。身体呼吸既足,精神永有渴望。若拥有了一切,那么一切将幻化成失望与不满。即使是智者也需要了解其它事物以喂养好奇心。希望赋予我们生命,但饱食欢愉却可致命。报偿他人时,切勿令他们满足。当他们一无所求时,你就得处处当心了:任何快乐他们都不感到快乐。欲望尽处便是忧。

  十六字醒世名言

  天健行以自强不息,地势坤以厚德载物。

  请问六祖慧能有很多醒世名言!能否告知!

  我看的是《六祖慧能传奇》,还没看完。

  我暂时知道的有:

  禅者不思善,不思恶,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即可顿悟菩提。

  该放下时就放下,该舍弃时就舍弃。不但下棋如此,学习佛道亦是如此。不舍弃些什么,又怎么能得到呢?只有空的瓶子,才能灌进醍醐。

  人的心量非常广大,如同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方圆,没有大小,也没有颜色,没有上下长短,没有怒喜,没有善恶是非,也没有头尾。像这样超越对立,融化矛盾,不执著、不贪爱,就是般若和禅定。

  越是无风静定的灯光,越能显发灵明的光芒。禅定与般若亦是一样,越是甚深禅定,越能激发出般若智慧。

  忍辱波罗蜜,是菩萨必须修行的。

  这一大堆木柴,就像人的各种贪欲,它燃起的熊熊大火,虽然能驱使人为满足欲望而奔波,但它并不能光耀人的生命历程,反而是以烧掉整个生命为代价。而觉悟的智慧如同灯光,一盏灯光,能驱散千年的黑暗,照亮人生,迷途知返。(前一句对话:“老五惊奇地说:‘哎呀,你们看怪不怪,这火盆里烧着许多木柴,却不如一盏小小的油灯,能照得满屋亮堂。’”

  所谓风动、幡动,本质上是心与镜的关系。风是境,幡是尘客,所以释迦牟尼说:“有因有缘世间生,有因有缘世间灭。”佛法是缘起法,它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缘起性空。佛陀还说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并且互为缘起,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互为前提,也就是互为因果。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动静、善恶、美丑、好坏……世界上的一切矛盾对立,都是我们这些人各自依据自己的好恶、利害……强行分别而产生的。所有争端的升起,一切矛盾的产生,也都是源自我们以不同的价值、舍此取彼的结果呀!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境由心造,法由心生,一切都是我们人心的作用。

  幡动而心不动,自净其意,自空其身,自然趣入大道。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缘才产生的。

  学佛之人并不是要像草木一般,不去分辨善恶,而是不因善人善事就欢喜奉承,也不因恶人恶事就愤恨怨怒,更不能以自己的喜恶、利害为标准,来判断事物,观察事物。学佛之人应以平等无差别的本心来面对世界,让众生和事物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性是远离永恒与短暂、美与丑、善与恶的境界,完全超乎分别之上,就是不二之法。

  佛法,就是教导人们远离贪爱、执著。那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贪爱执著。你行善不为人知,不求回报,就是菩萨布施,就是最高的智慧呀!

  善知识,你等刚刚念诵过三皈依。我要奉劝诸位的是,希望你们皈依自己本性的佛、法、僧。其中,佛是觉悟,法是正确的佛法,僧是清净。用自己的心去皈依觉,便不生邪恶,寡欲知足,能摆脱对财色的执著,这就叫福慧充足。自己的心皈依了正法,就没有了邪见。没有邪见,也就没有人我的区别、傲慢自大、贪欲爱憎的执著,这就叫远离贪欲。自己的心皈依了清净,一切的烦恼爱欲等外界环境都不沾染自己的清净心,这样众生就变成了尊贵的觉者。

  如此修行,便是自己皈依自己,皈依自己的佛性。佛性像天色常清,日月常明;因有浮云的一时遮挡,才变得阴沉昏暗。忽然一阵清风吹散了浮云,就会立刻明朗起来。世人的心性常常变化就像天上的云一样。

  有智慧的人们,智如太阳,慧如月亮,智慧如日月一样永远明亮。如果执著于外界事物,就会被自己的妄念浮云所覆盖,使自己的佛性不能明澈清晰。如果遇到有修行的高僧大德,听到真正的佛法,自己铲除迷妄,就会内外清澈,明心见性……

  事实上,佛法无处不在,禅要无时不有。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都有关联,就存在于行、住、坐、卧当中,在砍柴挑水、种地做工当中。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真知灼见,那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佛法呀!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劳动,就是修行;领会到了生活的真理,感悟到了真、善、美,那就是觉悟。

  我们佛教所说的般若,就是空慧,也就是体悟空的智慧。若能修得心灵空荡荡、磊落落,连生命都不执著,无私地奉献给众生,才真正是积极救世的大无畏精神哩!有些世间的学者,只理论上讲什么公而忘私,却不能从本质上看透自我,又如何能够做到完全忘我呢?

  不思善,不思恶,也并不是断掉思想,弄得善恶不分,是非不明,而是在分辨善恶当中,不起任何贪爱、执著。

  菩提不在遥不可及的天堂,而在我们生活的世间,是最平凡的东西。

  一个勤奋修行的出家人,也许能够不贪爱世间的财、色,但很难断除对佛法、经典的执著。这也是贪欲,必须铲除!菩萨应以空荡荡,无所得的本心,来领悟佛学的大道和宇宙人生的真谛。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佛眼看世界,一切众生都是佛,不管茅草香花,都是清净佛身的显现!山河大地处处都是美妙的道场。

  差别,仅仅是人心的取舍。

  禅,不是纯自然主义,禅者反对放任自流,更强调人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我们人,作为自然之子,弃恶扬善,改造自己,就是自然;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使之更加契合宇宙人生的规律,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禅者之所以是真正的智者,原因也就在于此!

  佛的知见,也就是觉悟的知见。佛就是觉。觉分为四种,开启觉的智慧,显示觉的智慧,领悟觉的智慧和深入觉的智慧。如果听到开导启示就能深入到觉的智慧中,这就是觉悟的智慧,自己的觉心、本性也因此得以显现出来。所谓佛的智慧,实际上就是你自己的心,此外再没有其它的佛。人们往往是自己掩盖了本性的光明,迷恋于各种表面现象,受自己情欲的干扰,心甘情愿地受物欲的驱使。所以我佛释迦牟尼才假借种种方法苦口婆心地讲说,规劝人们安定收心,不要向心外去妄求,如果你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见解,就会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这就开启了佛的智慧。

  禅,不可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法的奥妙,也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一切经书,包括《法华经》,都是佛陀教导我们开悟的工具。它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顺利、快捷地找到月亮。而手指本身,并非明月。你若是仅仅研究手指的粗细、长短、颜色,永远都找不到天空中的月亮。所以,学佛之人要直接探求佛法的本意,而不是执著于经典。你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持诵《法华经》,那么,一切妙法就会像莲花一样,自然而然地从你的口中生出来!(情境是有一位弟子诵读《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只知道字面意思)

  你的本性就犹如虚空一般,空无一物可见,这就叫正见;了无一物可知,就是真知。它没有什么青黄颜色,也没有大小长短,但见空空灵灵,清清净净,觉体圆明,即是见性成佛,也就是如来知见。

  佛祖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是说,真正的佛是无相的,学佛之人不可执著于外在的形象而迷失了自心,我们礼拜的应该是自性本具的天真佛,而不是这些泥塑、木雕的偶像。

  业障在你心中,我怎么能给你消得掉?若是你得了病,我能替你吃药吗?人,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要知道,老鼠不去猫窝里偷吃,不在猫爪子上拉屎,知道避开危险,正是它有佛性的证明。它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肉体与心灵上的烦恼,也想远离、消除这些烦恼。这种避苦趋乐、寻求解脱、向往平安、愉悦的心性,正是众生佛性的显现。这也就是说,老鼠本来具有佛性。

  醒世格言对联

  1.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足跟做人。

  2.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烟月主人。

  3.坐到二更,合眼即睡;心无一事,敲门不惊。

  4.君子心田极坦;小人情态堪羞。

  5.君子出言心是口;小人说话口非心。

  6.小人阴狡无延揽;君子阳明可定交。

  7.恻隐慈祥,君子衷肠易见;回邪曲僻,小人路径多歧。

  8.为人所怜者无志;夺人所好者不情。

  9.口头言语难欺世;草野衷肠可服人。

  10.君子衷肠易见;小人口语难凭。

  11.侈奢逐祸马;恭俭载福车。

  12.舌头无骨能招祸;眼里有神方显良。

  13.前辙车是后人鉴;古人事是今人模。

  14.阖族逞威威易损,满家招祸祸不迟。

  15.倒廻门面须防祸;忠厚人家可结姻。

  16.路头一错难回步;舌底千翻莫浪传。

  17.知非迁善易;说好误人多。

  18.攘利争名今世事;渊临冰履古人心。

  19.人用钱不可为钱用;人有势不可为势驱。

  20.厚性情,薄嗜欲;直心思,曲文章。

  21.诚意正心,只四字学;读书静坐,各半日功。

  22.戴天履地并称才,七尺伟然,须作几分事业;往古来今中有我,百年易耳,当思千载

  23.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向高处立,在平处坐,从宽处行。

  24.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5.立千仞巅,慕鲁连子;无片言妄,希司马公。

  26.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27.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多见缺殆,多闻缺疑。

  28.口莫多言,情莫妄;名可强立,功可强成。

  2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30.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31.室家交谪喜神去,邻里相侵恶鬼来。

  32.德胜千祥非妄语;仁除百祸要留心。

  33.理财开利孔,不如塞弊窦;

  34.处事念结局,自当慎发端。

  35.骄人只为心胸隘;涉世当思宇宙宽。

  36.过分求福者速祸;安分远祸者得福。

  37.慕义思君子;轻财表丈夫。

  38.阴功善事由心造;顺理直行即命长。

2020-08-14


上一篇:夕阳格言集 灰原哀夕阳哪一集

下一篇:干字格言 经典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