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成语组珠联璧合310

引言

成语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与[蚌]字相关的成语更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本文将逐一探究这些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领略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

1. 蚌病相怜

释义:比喻患难与共,互相同情。出自宋代苏轼《寄温仲容书》:“世之人如蚌病,不相怜惜,故不得合。”

用法:用于形容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情感。

2. 蚌蚌相争

释义:比喻双方争执不休,互不相让。出自《荀子非相》:“众谤而躁者,邦之蚌也;众誉而庸者,邦之痈也。”

用法:用于形容争执激烈的局面,往往导向两败俱伤。

3. 珠圆玉润

释义:比喻言谈文雅,音质圆润。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其书遒美劲健,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

用法:用于赞美文章语言优美,抑扬顿挫。

4. 蚌口吐珠

释义:比喻说出珍贵或有价值的话语。出自《晋书袁宏传》:“宏善属文,谈锋敏锐,当时谓之‘蚌口吐珠’。”

用法:用于形容说话精辟,富有智慧。

5. 画龙点睛

释义:比喻在关键之处增添点缀,使作品更加完整、传神。出自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传曰:曹不兴善画龙点睛,点睛即飞入天。”

用法:用于形容在文章、作品或演讲中,加入关键性的细节,使之出彩。

6. 蚌病玉碎

释义: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或损失。出自《明史周文矩传》:“文矩父命之孤,任江南通判,父病逝,权抚之,典当先人所有遗墨数千金,遂尽。”

用法:用于形容令人痛惜的损失或破坏。

7. 蚌争 oyster

释义:暗喻两方展开激烈的竞争或争斗。出自《史记楚世家》:“令尹子庚闻遇,以国人六百将机船往视,旁闻郑人告楚使曰:‘二君若两蚌相持,必有渔人得利。’遇因止。”

用法:用于形容双方激烈的竞争或争斗,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8. 蝉翼 oyster

释义:比喻极其薄,可用蝉翼当作衣料。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宫室壮丽,极天下之能工巧匠,作咸阳宫三百余里,离宫别馆,数十。廷廊广阔,车马容焉。百官治事咸于殿中,钟鼓侍从,千百人动。以水银为江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矣。此所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也。”

用法:用于形容物体极薄,几乎透明。

9. 蚌投 oyster

释义:比喻放弃自己的利益而投靠他人。出自《战国策齐策》:“齐王问稷下学士曰:‘吾欲并吞天下,如之何则可乎?’稷下先生对曰:‘王诚有此意,臣请献良策。’齐王喜,曰:‘寡人愿闻之。’先生对曰:‘王必先并天下之蚌,蚌皆入王之囊中,然后方可称霸天下。’齐王曰:‘为之奈何?’先生对曰:‘王可使蚌自投入筐。’齐王曰:‘蚌安肯自投入筐?’先生对曰:‘王可令群臣,各议令百姓以蚌投筐,先投者为忠臣,后投者为不忠,不投者有罪。’齐王从其计,遂令群臣,各议令百姓以蚌投筐。百姓闻令,唯恐后人,皆争先投蚌,筐中蚌满。齐王曰:‘蚌皆入筐,吾霸业可成矣。’先生对曰:‘王不可胜。’齐王曰:‘何故?’先生对曰:‘群臣之令,令蚌投筐,非王令也。蚌之投筐,非蚌自投也。群臣之令,蚌之投筐,皆出于百姓。百姓自投蚌入筐,非王之功也。王既不令群臣之令,又不受蚌之投,何以为霸?’齐王曰:‘先生言是。’乃令群臣,各撤令,罢蚌投筐。”

用法:用于比喻放弃自己的利益而投靠他人,一般带贬义。

10. 蚌 oyster

释义:比喻弱小而强硬的东西。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吾闻善捕鼠者,乃以鼠肝涂其首,发机而置之,则天下之鼠皆往焉。”

用法:用于形容弱小而强硬的东西,往往含有贬义。

结语

蚌字在成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既有美好的寓意,如[珠圆玉润]、[蚌口吐珠],也有令人警示的告诫,如[蚌蚌相争]、[蚌病玉碎]。这些成语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无限生机和魅力。

2024-11-02


上一篇:拼音一年级同音字组词大全

下一篇:秉同音字并组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