糇榇蚀笕: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156

糇榇,又称糇沟、糇阳渠,是一条位于今中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境内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意义。

糇榇的历史

糇榇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476年)。当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开凿了一条名曰“藉口渠”的灌溉渠。后来,吴国围攻楚国,藉口渠被毁。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221年),楚国大司马昭奚恤复修藉口渠,并扩大了其规模,改称“糇阳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糇榇进一步得到修缮和扩建。汉武帝时,著名水利专家张苍主持修筑了糇榇的新渠首,并增辟了多条支渠,使灌溉面积大大增加。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糇榇一度失修。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重新疏浚糇榇,使之恢复灌溉功能。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糇榇得到多次修缮和扩建,灌溉面积达到鼎盛。

糇榇的工程结构

糇榇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其工程结构十分复杂。主渠全长约150公里,宽约50米,深约3米,总落差约50米。渠首位于霍邱县西部的淠河上,设有拦河坝和分水闸。主渠沿淠河南岸蜿蜒西行,途经霍山、英山、六安等县,最终汇入长江。沿途设有分渠、斗门、溢洪道等配套设施。

糇榇的灌溉效益

糇榇自开凿以来,对改善淮河流域的农业灌溉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灌溉了安徽省西部和河南省东部广大地区,使这些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据史书记载,糇榇灌溉区域内“岁谷丰登,民无饥馑”,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除了灌溉效益外,糇榇还具有防洪、航运等功能。主渠宽阔深厚,在汛期能够蓄纳大量的洪水,减轻下游地区的洪灾危害。同时,糇榇主渠在历史上也曾作为重要的航道,便利了沿岸地区的商品流通。

糇榇的保护与利用

糇榇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糇榇的保护与利用。1982年,糇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评为中国水利史迹排榜第一名。目前,糇榇灌区面积已达100多万亩,仍在发挥着重要的灌溉作用。此外,糇榇也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糇榇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仍具有实际的灌溉效益。保护好糇榇,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

2024-11-05


上一篇:篷组词大全

下一篇:丞字的同音字和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