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学习之道:博古通今,学思践行88


苏轼,北宋文学巨匠,以其旷达洒脱的文风和深厚的学问而著称。他在学习上主张广泛涉猎,博古通今,并强调学思践行。他的名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学习经验,启迪后学。

博学之要:广泛涉猎,融会贯通

苏轼认为,博学是学习的根本。他劝勉学生:"读书之法,当如牛负重,行之益坚;若止于一途,则易厌烦。"学习不能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应兼收并蓄,广泛涉猎。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开阔眼界,融会贯通。

"下笔如有神,气涌华章出。"苏轼的诗词文赋皆享有盛名,这与其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密不可分。他熟读经史子集,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他曾说:"吾书万卷,胸中无适物,但得骏马良弓,便拟射天狼。"这份博学自信,让他在创作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通古之理:上下求索,古为今用

苏轼强调历史的重要性,主张通古之理,以古为用。他认为,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借鉴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师从欧阳修,继承了先贤的治国之道和文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在谪居黄州期间,苏轼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面对人生的坎坷,他从古人身上汲取慰藉和力量。他以屈原沉江的悲壮,诸葛亮星落五丈原的遗憾,感怀自己的遭遇,却也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追求。

学思践行:知行合一,实践检验

苏轼的学习之路始终贯穿着学思践行的理念。他认为,学习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实践的应用。"由仕而学,然后知学之不足。由学而仕,然后知仕之不足。"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吸收,有所得益。

苏轼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学习和实践。他坚持亲民爱民,体察民情。他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写道:"照野弥离,茸茸更放春如海。可怜飞絮轻,加速飞来,何处栖身未?"这首词反映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也体现了他践行自己仁政理念的决心。

结语:苏轼的学习之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博古通今,广泛涉猎,才能开阔眼界,融会贯通。通古之理,上下求索,以古为用,才能借鉴经验,把握规律。学思践行,知行合一,实践检验,才能真正内化吸收,有所得益。苏轼的学习之道,值得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

2024-11-17


上一篇:觉醒年代:鲁迅先生的时代箴言

下一篇:人生至理:名言警句与诗句的智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