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270


在中华文化中,“义”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由“义”衍生出的成语数不胜数,其中“义字成语”更是凝聚了古人处世为人、修身齐家的智慧。

1. 义不容辞:担当起责无旁贷的责任

当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义不容辞,挺身而出,不推卸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如《论语卫灵公》中所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2. 见义勇为:临危不惧,助人于危难

遇到不平之事或他人遭遇困境时,主动伸出援手,不畏惧危险,维护正义。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言:“但见苍生未安,怎忍独善其身?”

3.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扶持弱者,对抗不义

在路上遇到不公之事,不能袖手旁观,要仗义执言,扶持弱小,伸张正义。如《三国演义》中桃园三兄弟的豪言壮语:“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4. 侠肝义胆:拥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形容一个人豪侠仗义,光明磊落,不畏强权,敢于舍生取义。如明末清初小说家金庸笔下的武侠英雄郭靖,便是侠肝义胆的典型代表。

5. 大义灭亲:为维护正义,不徇私情

在公义与私情发生冲突时,坚持以正道为先,不因血缘或私利而徇私枉法。如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为维护国家的利益,不惜揭发自己妻子盗窃的行为。

6. 舍生取义:为了大义而牺牲生命

在生死抉择之际,毫不犹豫地选择维护正义或拯救他人,置生死于度外。如明代民族英雄文天祥,誓死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7.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即使准备不足,也要尽力而为

比喻在面临突发事件或重要任务时,虽然没有充分准备,但也要尽力而为,展现出应有的担当和义气。如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在赤壁之战前夜,磨刀霍霍,即使没有充分准备,也义无反顾地出战。

8. 匹夫之勇:无谋略、凭一时冲动的意气之举

形容一个人虽然具有勇气,但缺乏谋略和理性思考,冲动行事,容易招致失败。如《孙子兵法》中所说:“匹夫之勇,必先致人;匹夫之谋,必先自毙。”

9.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作为榜样

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行,给别人树立榜样,引导和感化他人,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理念。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展示了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

10. 舍己为人:不顾个人利益,帮助他人

甘于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舍身报国,成为后世传颂千古的忠义楷模。

11. 先人后己: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利益面前,先考虑他人的需要,再顾及自己的利益,展现出无私和奉献的精神。如《孟子滕文公上》中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 仗义疏财:乐于帮助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拥有财富或资源后,慷慨大方,帮助有需要的人,体现了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如唐代诗人杜甫,虽然生活困苦,但仍不忘接济贫困邻里。

13.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困难群体,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如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身体力行,兴办义学,传播教育思想。

14. 扶危济困:救助危难中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当别人遭遇困难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体现了互助互爱的社会关怀。如近代慈善家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5. 知恩图报:不忘别人的恩惠,懂得回报

受到别人恩惠后,心怀感激,想方设法回报,体现了感恩和诚信的道德品质。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齐桓公宴请诸侯,尊重和感谢各国的使臣,展示了知恩图报的君主风范。

这些“义字成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不仅指导着个人的行为准则,也塑造着社会的道德风尚。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义”的传统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024-11-17


上一篇:肆意妄为的成语造句,成语故事及寓意

下一篇:每当就造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