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规则 诗句押韵的解释124

  讲究135不论;246分清。。。

  即诗的第2、4、6字必须讲究,1、3、5字要求相对不严。

  律诗:属于近体诗。由于格律严格,所以才称为律诗。

  平仄上,律诗很严格。每句每字都讲究。但是,一般归结为这样一个规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二四六平仄一定要讲究。平仄主要有四种格式。但有规律。根据粘与连,就可以推出。方便记忆。平仄中有拗与就。有本句自救,有对句救。还要注意的是,平仄中,一定不可以出现“孤平”。

  压韵上,律诗中,双句压韵。并且是要压平声韵。首句可压也可不压。在压韵上,人们常常参照“声韵启蒙律”。那是很有用的东西。如其起篇就是: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均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署殿,天上广寒宫。……背了这个,对作诗真的很有用的。古人就是人人都背的。并且,一诗中,不可换韵。

  对仗上,首尾联可不对。但中间四联尾定要对。且,律诗中,对仗真的很严格。要严格遵守对仗规则。并且,不可以出现重复的字。

  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先秦:屈原

  原文节选: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

  原文节选: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译文:

  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

  

  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

  原文节选: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译文:

  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

  原文节选:

  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译文:

  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

  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

  原文节选: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

  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关于规则的诗句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孟子《离娄上》的一句名言。“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比如就象巧锤自己制作画圆和方形的工具留给后人才使后来的工匠们知道圆应该怎么画,方形该怎么做。古人也把它叫做规矩绳墨,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校不可一日无纪。希望采纳,谢谢。

  

  作诗(古诗)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一、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二、律诗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2、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2、只能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三、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用韵也叫“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保持诗歌声律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律诗的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压韵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过去所指“诗韵”就是指这个来说的。通行的诗韵共有108韵,因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所撰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过去韵书加以合并简化后列出107韵,所以这些诗韵也称“平水韵”。后世略有增加至108韵。

  作古诗的规则

  作诗联基本规则(要点)

  1、对仗(对偶):律诗中①‘起承转合’(首颔颈尾),承转(颔颈)两联对句(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多对不限(富对仗);②单颈(转)联对为蜂腰体;③首颈(起转)对为偷春格;④同类、习惯、借对、重点、流水、宽松、数字错位、隔句、句中自对;单首、颔、尾(起、合)联对不可称律;绝句不求对仗。

  2、对仗禁忌:①合掌(两联对仗,句式结构一样);②出句与对句意同。

  3、相对(上下句平仄相反):1-2句、3-4句。(否则失对)

  4、互粘(前后联平仄同):2-3句、4-5句。(否则失粘)

  5、五七变式:五言句前加两个平或两个仄,变成七言诗。

  6、五言规律:五言1、2、3句之第1、3字不论;第4句之1字不论。

  7、七言规律:七言1、3句之1、3、5字不论;第2句之1、5字不论;第4句之1、3字不论。

  8、禁出韵:除首句押韵外,单句为仄、偶句平押韵(韵脚,从106韵中选同韵部字)。

  9、避上尾:一诗中,单数句(仄声)的上、去、入韵之尾字都应该用上(单一犯上尾)。

  10、避重字:同一个字不可在一诗中2次以上使用(叠字词外)。

  11、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除韵脚外,只有一‘平’及句中第2字或第4字‘平’被两侧‘仄’夹持。

  12、三平调:如:仄仄平平平,每句最后3个字为平,犯三平连尾病。

  13、避三仄:如:平平仄仄仄,每句最后3个字为仄,尾部三连仄。

  14、互救:即句中不论的X字位,平仄互换,达到避免孤平、失对、失粘的效果。①句中3-4平仄换救变体。②出句与对句的1-1、3-3平仄互救(也可不救)。③句中1-3平仄互救。④孤平拗救。⑤出句与对句平仄广互救(全仄-全平,此还存有争议)。

  15、语法句式结构(五言2.1.2、2.2.1、2.3;七言2.2.1.2、2.2.2.1、2.2.3常用),每联结构相同、各结构式都运用上为最佳(对仗两联结构相异而得章)。

  16、佳品:合格律、无毛病;视觉艺术直观美、听觉艺术美、抑扬顿挫、脍炙人口、寓意深、深入浅出。

  17、古风:韵不受限,混重深沉,篇幅长、平仄都可用(平脚时,前句为仄;仄脚时,前句平尾,至少两联一换韵),避上尾及重韵。

  18、仄韵诗:将平韵诗每句平尾、仄尾与倒数第三个字之仄、平互换位形成。

  19、排律:首尾联不对仗,余全对仗。

  20、诗的演变格式:共4种结构句式,①五言基本格式(仄起首句不押:首句‘仄仄平平仄’,依照‘相对’规则,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依照‘相粘’规则,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依照‘相粘’规则,第四句‘仄仄仄平平’),形成完整五言绝句。②将以上五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五律’。③将以上五绝前,视平仄而相对加2仄或2平,形成七言绝句。④将七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七律’。或将五律句前对应性加2平或2仄,形成‘七律’。⑤将五律或七律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10句以上,称为‘排律’。⑥、以①中4句任何一句开头(首句),依据对粘原则推排,变换形成其他三式。故16篇格式不可死记,只记方法。

  21、变格:

  基本格式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句1、3与对句1、3互救)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本句1、3互救)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本句3、4字变体互救)

  (出句1与对句1互救)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2、避重韵:不可在同一诗中使用同声母字(如:已用‘生’作韵脚,不可再用上‘声’作韵脚)。

  23、避免使用生僻字:影响普及传唱,上口性差。

  24、会选韵:根据所表达的内涵,选择不同韵脚字(分为欢快、昂亮、温馨、低沉、忧闷字韵)。

  25、通俗新颖: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感,反应现实社会,避免传统上的无病呻吟(无聊),寓意内涵深,倡导使用新词汇(避免陈旧、官体诗,当然个别传统守旧者不乐意此形式,诗是写给现代人看阅的,古人是看不到,要让现实社会大多人群看懂)。

  26、学习过程:学作诗应循序渐进,先学作短‘古风’、再学作‘绝句’、再作‘律’。下附:泰石编制共享工具(版权所有,引用必注明来源)

  27、近于诗的词:浣溪沙、生查子、木兰花、阳关曲、清平乐、怨回讫、玉楼春、卜算子、定风波、摊破浣溪沙、望江东、忆王孙、渔父、渔家傲、鹧鸪天、一七令。(下篇‘词’,可先预作此部分词)。

  28、联律的基本定义:合‘马蹄韵’、对仗、两联平仄相反。

  ①每句中字位的平仄结构

  三言: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四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1不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1、3可换位)。

  六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3可换位)。

  注:①多余8字联,根据‘马蹄韵’联律并结合联意加注顿号读,将组合分解成以上格式。

  ②出句有问题(不合上述规则),对联就会出问题。

  写古诗有什么规则?

  写古典诗词,最基本的就是平仄,韵脚,对仗这些。可以去看一些关于诗词写作的基本书籍。

  诗词写作入门之后,很重要,也需要下功夫的就是字词句的精炼打磨,句式构造的排列之类。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诗词中意了,古人说“不以辞害意”,可见“意”的重要性。

  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做多读,慢慢就顺手了。

  建议你看看《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时黛玉的教导。

  下面是抄录的一些资料,希望能给你帮助

  (1)现代汉语中的平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麻马骂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2)韵脚

  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比如

  枯藤老书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

  这个知识上初一就学了

  (3)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多用于骈体文.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2020-09-22


上一篇:怀念时光的诗句 怀念时光的诗词

下一篇:描写江边的诗句 描写江边的景色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