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名言 章太炎名言名句136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清末民初思想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史学家、国学大师、民主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著述甚丰。著有《章太炎全集》、《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章太炎名言:

  1、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

  2、所谓贫者,以其贝(古人以贝为钱)分之于人,而己身尚不致一无所有;若穷则弃家而无有,孑然一身,藏身穴内,安能与贫并论乎?

  3、诸君鼠窃狗跳,斯君痛哭;此地龙盘虎踞,古之虚言。

  形容刻苦著书的名言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35年月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

  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著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

  ☆在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被黄兴称之为“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刘师培,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作“黄疯子”的黄侃。其中黄侃的脾气之大、性格之怪更是学界闻名,几与他的学问成正比。

  ☆幼承家学而聪颖过人。七岁时即作诗曰:“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其父曾任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等职,为官清正廉明,有“黄青天”之誉),可谓语出惊人。

  ☆早期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在湖北革命党人邀请下,黄侃回到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发表演说,鼓动革命,响应者达万人。因系名门之后,又善演讲,大家推他为首,称他为黄十公子,俨然一名年轻的革命活动家。1912年,弃政从文,埋头国学。

  ☆黄侃是有名的孝子。不管他母亲是从北京回老家蕲春,还是由蕲春来到北京,他都要陪伴同行。而他母亲又离不开一具寿材,他也就千里迢迢带着寿材旅行了。

  ☆黄侃脾气坏,自视高,自然得罪不少人,但惟独对恩师章太炎执礼甚恭,汪辟疆说他“二十余年间执弟子礼始终甚谨。”

  ☆1935年,黄侃过50岁生日时,章太炎亲赠他一副对联云: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对联内无意中藏了“绝命书”3字,黄侃愕然。当年10月8日,黄侃因饮酒过量,吐血而死。章太炎因联句竟成谶语,悔痛不已。

  这就是一代国学大师、时人称为“黄疯子”的黄侃!

  ☆☆黄侃的为人与治学☆☆

  

  黄侃手书历太鸿诗轴

  

  章门“天王”

  黄侃素有章门第一高足之称。

  关于黄侃与章太炎的相识,有不同的版本,有种说法很有戏剧性——据说一天晚上,章太炎正在民报寓所写作,忽闻窗外响起哗哗之声,接着从窗外飘进一股难闻的尿骚味,章太炎遂对着楼上破口大骂:哪个王八蛋,这么没教养,往楼下撒尿?骂声未止,楼上冲出一青年与他对骂,两人各不相让,吵成一团。骂了不久,两人竟然停下来互相攀谈起来,此时楼上的青年才知道对方竟是大名鼎鼎的章太炎,两人由此相识。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一次黄侃随众人往章处拜谒,看到章在墙上用大字写着东汉戴良的四句话:“我若仲尼出东鲁,大禹长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黄觉得章为人太狂,恐难接近,萌生退意。后章在报上看到黄的文章,惊为奇才,投书约见,二人遂得以相识。

  后黄侃叩拜章太炎为师,执弟子礼,受业于章氏,学业精进。章氏门人无数,但最得意的弟子也仅几人。据章门弟子吴承仕回忆,章晚年在苏州时,一日闲话,说道:“余门下当赐四王”,即“天王”黄侃、“东王”汪东、“北王”吴承仕、“翼王”钱玄同。半年后又封朱希祖为“西王”,合称五大天王。其中黄侃最得章氏青睐,章称其“清通之学、安雅之词,举世罕与其匹……”罗常培上世纪40年代就把黄侃与章太炎并称,认为“周秦古音之研究导源于宋,昌明于清,至章炳麟、黄侃乃总集前人之大成”。〔详细〕

  魏晋风骨尤重气节

  季刚先生虽不再过问政治,但刚正不阿,尤重气节,坚守革命立场,始终不渝。他在学问上除尊重章太炎外,还非常钦佩刘师培,曾以师礼事之。刘师培为人有才无行,早年曾参加同盟会,不久就叛变革命堕落成为两江总督端方的密探,后来又投靠袁世凯,成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1915年刘师培在北京召集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大家拥戴袁世凯称帝。到会的人慑于袁世凯的淫威,又碍于刘师培的侍面,彼此面面相觑,默不出声。只有季刚先生怒斥刘师培:“如是,请刘先生一身任之”。说罢拂袖面去,众人亦随之退场。刘师培原认为季刚先生对自已极为尊重,届时一定会带头捧场,没想到季刚先生坚决反对,弄得他十分狼狈。章太炎知道此事非常称赞,曾有“是时微季刚众几不可得脱”之语。如此高风亮节实属民族英杰矣。〔详细〕

  严谨治学刻苦求研

  黄侃先生作为国学大师,他的严谨治学、刻苦求研精神也是值得后人称道的。他常对人说:“学问须从困苦中来,徒恃智慧无益也。”他以为“治学如临战阵、迎敌奋攻,岂有休时!所谓扎硬寨、打死仗,乃其正途”。每读,必正襟危坐,一丝不苟,白天不管如何劳累,晚上照常坚持鸡鸣始就寝,从不因人事、贫困或疾病而改变。有时朋友来访,与之纵谈至深夜,客人走后,他仍要坐在灯下校读,读毕才就寝。民国二年(1913年),他旅居上海时,穷困特甚。除夕之夜,街里爆竹喧喧,通宵达旦,而他却兀坐室内,一灯荧然,精心研读,不知困倦,直到晚年临终前,一面吐血,一面坚持将《唐文粹补遗》圈点批校完。〔详细〕

  性格乖癖嬉笑怒骂诸名家

  黄侃学问大,脾气也大,这一点很为时人诟病。周作人谈到这位大师兄时,也颇有微词:“他的国学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的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例,说起有些事情来,着实令人不能恭维。”

  黄侃属于守旧派,向来看不惯胡适等一批新派人物的做法,一有机会便冷嘲热讽。一次黄侃当面责难胡适:“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为什么偏叫胡适?而不是叫往哪里去?”胡适十分尴尬。另一次,在宴会上相遇,胡大谈墨学,黄侃甚为不满,跳起来说:“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有些混账王八!”胡适大窘。黄又接着说:“便是胡适之尊翁,也是混账王八!”胡适正要发作,黄却笑道:“我不过是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是以谈论墨子?我不是骂你,聊试之耳!”胡适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只得忍气吞声。(事见《黄侃传》)

  即使对待同门好友,黄侃亦如此。〔详细〕

  别具一格育英才

  黄侃特立独行的性格也体现在教学方法和选拔弟子上。当年杨伯峻在北大求学时,向叔叔杨树达请教如何学到真经。杨树达对他说,要想学到真学问,一定要拜师,还指名要他拜黄侃。并对他说,要拜黄侃为师,一定要用红纸包上十块大洋作为拜师礼,而且要当面给他叩头。受到新思潮影响的杨伯峻实在不习惯这种老派做法,显得犹豫不决。叔叔便教训他,过去拜师都这样,只有这样才能表示诚心,否则谁愿意把自己十年苦读学到的真学问教给你?后来杨伯峻照叔叔教的做了,黄侃果然十分高兴,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门生了。(事见《黄侃传》)据说这样拜黄侃为师的有十多人,黄侃也认真地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

  据当时的北大学生冯友兰回忆,黄侃“在堂上讲书,讲到一个要紧的地方,就说,这里有个秘密,专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冯友兰《我在北京大学当学生的时候》)虽然有些夸张,但却颇能反映黄侃的豁达性格。

  别人笑我太疯颠的下句是什么?

  我笑他人看不穿

  章太炎是个怎样的人?(一句话)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章氏丛书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章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谔。”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直说的诤友。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中山天性褊狭”,“中山为人卤莽轻听”,“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之相左也。”章太炎先生是二十世纪民主主义革命先锋,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同时他还是成就卓著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者。太炎先生于仲景里藉职官、《伤寒》版本流传、梁阮孝绪《七录》所载《辨伤寒》十卷与六朝本《伤寒论》、隋本《伤寒论》之传承关系、《张仲景方》十五卷与《金匮玉函经》八卷、《伤寒论》十卷之关系、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伤寒论》所据底本乃至《伤寒论》在临床辨证上之运用与药味加减与疗效之关系等等,皆有精湛论述。先生辨证,每多精思妙见,著有《章太炎先生论伤寒》。

  杜月笙为人处事的十句名言

  杜月笙为人处世的十句话:

  1.看穿但不说穿。只要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

  2.对你吹拍的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

  3.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4.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

  5.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长角的动物都不是食肉动物。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6.善忘是一件好事。善良的人不记得对别人好过,也不记得别人对自己坏过。

  7.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8.快乐最重要,何人、何物、何事使你快乐,你就同他们在一起。何人,何事,何物让你不快乐,你就离开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离开他。

  9.人都会犯错,胆大善良的人会承认错误,胆小卑劣的人会推脱责任。

  10.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扩展资料:

  杜月笙(1888年—1951年8月16日),男,原名杜月生,后因章太炎建议而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1902年,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四岁以前,父母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商庆国养育。

  章太炎对联杜甫浣花诗

  今古三更生,中垒、北江、南海;世间一长物,孔兄、墨哥、佛郎。

  【简释】章太炎与符鼎升对联。更生:历死境未死。长物,多余之物。中垒、北江、南海三词字面似方位名,实指西汉刘向及清洪亮吉、康有为;孔兄、墨哥、佛郎三词似称谓,实指中国、墨西哥、法国货币。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简释】唐代才女薛涛在成都锦江南岸有吟诗楼,与杜甫的浣花草堂遥遥相对。吟诗楼后废圮,后人在遗址建望江楼以作纪念。有人出了上联,几百年过去,却无人成对。直到圆园世纪猿园年代成都城郊发现一口古井,井旁古碑刻有“印月”二字,遂有人由此得到灵感,对出了这千古绝对。

2020-09-22


上一篇:林肯名言英文 林肯名言英文版

下一篇:孝顺老人的名言 孝顺老人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