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名言 施耐庵的名言名句75
1、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不怕官,只怕管。
3、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4、民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5、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6、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7、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8、身在山东心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9、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
10、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施耐庵的名言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民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冯梦龙,归有光,施耐庵的资料介绍及名句冯梦龙简历,冯梦龙简介,冯梦龙资料
冯梦龙(1574一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笔名还更多。他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这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灿的篇章。在这一批文人中,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在这一年的前后,有许多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如凌蒙初(1644),侯峒曾、黄淳耀、黄道周、吴应箕、夏允彝、祁彪佳、刘宗周(1645),阮大钺、王思任(1646),杨廷枢、陈子龙、夏完淳(1647)等等,在战乱中死去。一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在异族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弟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熊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冯梦龙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广,数量如此多的著作,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他曾在《磷经指月》一书的《发凡》中回忆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直到崇祯三年(1630),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以后回到家乡。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亲历了女真的蹂躏而郁郁去世
。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也正因为如此,不但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奠定了他中国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一点,我们至今研究、认识得还很不够,如果没有他的辛勤劳作和超出同时代人眼光百倍的见识,那些到明代已散佚殆尽的宋元话本以及在民间流传的歌谣、笑话、戏曲,都将自生自灭,使文学史上留下大段大段的空白。冯梦龙的这些工作成就,实可与孔子删定《诗经》的意义并肩媲美!
冯梦龙所编纂的这些书,从出版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实用。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为书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使得冯梦龙的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场经济下的出版业的特色。在《智囊》一书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智囊》、《古今谈概》、《情史》三部书,可谓冯梦龙在“三言”之外的又一个“三部曲”系列的小说类书。《智囊》之旨在“益智”、《古今谈概》之旨在“疗腐”、《情史》之旨在“情教”,均表达了冯梦龙对世事的关心。而《智囊》是其中最具社会政治特色
和实用价值的故事集。他在《智囊叙》中说: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
他想由此总结“古今成败得失”的原因,其用意不可谓不深远。
《智囊》初编成于明天启六年(1625),这年冯梦龙已届天命之年,还正在各地以做馆塾先生过活,兼为书商编书以解无米之炊。此时也是奸党魏忠贤在朝中掌权,提督特务机关东厂,大兴冤狱,正红得发紫之际,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冯梦龙编纂这部政治色彩极浓,并且许多篇章直斥阉党掌权之弊的类书,不能不令人对冯氏大智大勇的胆识表示敬佩。
以后此书又经冯梦龙增补,重刊时改名《智囊补》,其他刊本也称《智囊全集》、《增智囊补》、《增广智囊补》等,内容上均同《智囊补》。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依内容分为十部二十八卷。《上智》、《明智》、《察智》所收历代政治故事表达了冯氏的政治见解和明察勤政的为官态度;《胆智》、《术智》、《捷智》编选的是各种治理政务手段的故事;《语智》收辩才善言的故事;《兵智》集各种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闺智》专辑历代女子的智慧故事;《杂智》收各种黠狡小技以至于种种骗术。冯梦龙在《杂智部总叙》中说:“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点明了这些杂智故事的认识价值。全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机智。这些故事汇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书中涉及的典籍几乎涵盖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笔记、野史,使这部关于智慧和计谋的类书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校勘价值。书中的一千多则故事,多数信而有征,查而有据,真实生动,对我们今天学习历史,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十分有益的。应当特别提及的是书中专辑《闺智》一部,记叙了许多有才智、有勇谋、有远见卓识的妇女,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使此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人民性。
书中各部类之前的总叙、分叙,各篇之后的评语,文中的夹批,均由冯梦龙撰写。这些地方是冯氏政治态度、人生见解、爱憎之情的最集中、最直接的表达,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是研究冯氏思想的第一手材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间系以评语,佻薄殊甚。”
这一站在封建正统道德一边的评价是不公平的。不过书中确实有一些迷信观念,对少数民族、农民起义有一些诬蔑之词,这些落后的东西今天并不难识别,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智囊》的刻本很多,我们这次校译所用的底本名《增广智囊补》,题为冯梦龙重辑,张明粥、沈几、张我城同阅。虽然是清初的印本,但和其他清刻本相比,此本不避“夷”、“虏”等字,如卷三《薛简肃》中的“虏酋”,他本改作“胡人”或“汗”;同卷《高拱》中的“夷民”、“夷俗”、“夷人”,他本改作“其民”、“民俗”、“民人”,证明此本可能是明末的原刻本或离原刻本很近的翻刻本。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年)。明代散文家。宇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后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读书讲学,作《冠礼》、《宗法》二书。从学的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他考察三江古迹,认为太湖入海的道路,只有吴淞江,而吴淞江狭窄,潮泥填淤,渐渐地就堙塞,只要合力浚治,使太湖的水向东流,其他的水道就可不劳而治,为此写了《三吴水利录》后来,海瑞以右金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兴修水利,主持疏通吴淞江时,许多方面均采用了他的建议。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年他60岁始成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知县。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每逢处理诉讼事宜,务明事实真相。当时长兴县内盗贼极多,官府乱抓一批无辜者,他用计擒获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者30多人获释。后任顺德府通判,专门管辖马政。隆庆四年(1570年)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卒于宫,卒年六十六岁。葬于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今邮电局附近)。(今昆山有归有光墓,为旅游景点一)文学上,归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索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项脊轩志》是他的名篇。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不可置者。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栓,亦遂增腾,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越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曾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曾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芘。”妪又曰:“当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此去,以手阖门,自语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嚎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厅景;人知之者,其谓与?井之蛙何异?”
余即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草药,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友谊赛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毕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楷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倡变文风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
时王世贞为文坛宗师,声势煊赫,归有光贬斥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项思尧文集序》)。在诗论上,他也批判复古倾向说:"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拟剽窃,淫哇浮艳之为工,而不知其所为。"反之,他认为那种"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谣,悯时忧世之语,盖大雅君子之所不废者"(《沈次谷先生诗序》)。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名文未尝不佳,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实则泥古成风,走入歧途。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然观美矜炫于世而已"(《答俞质甫书》)。当时,王世贞听到他批评自己"妄庸"后说:"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但到了晚年,王世贞也感到自己雕饰过甚,不及归有光恬适自然。在《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辞……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还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对归有光交口称赞。
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十之八九为经解、题跋、议论、赠序、寿序、墓志、碑铭、祭文、行状以及制义之作,其中有些作品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有些作品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但也有不少作品内容空洞,思想陈腐。在若干记叙、抒情散文中,能做到"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其艺术特色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如代表作《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并抒发了人亡物在、世事沧桑的感触。所回忆者人各一事,均属家庭琐事,但极富有人情味。②注重细节,刻绘生动。如《项脊轩志》写景,发扬了唐宋文的优良传统,确非前后七子所及。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他的散文名作,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女二二圹志》等,均未超过千字。《寒花葬志》为悼念夭殇小婢而作,全文共112字,但以两个细节勾勒婢女形象,写出庭闱人情,极为凝炼。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如《宝界山居记》由太湖风景写到宝界山居,又对比唐代王维之辋川别墅,并对王维发了议论。《菊窗记》,从洪氏之居的地势、风景写到古人仲长统与陶渊明,夹叙夹议,跌宕多姿。
归氏散文多写身边琐事,未能充分反映明代社会矛盾。但他在《备倭事略》、《昆山县倭寇始末书》、《蠲贷呈子》等文中,刻画了倭寇人侵后昆山一带"屋庐皆已焚毁,□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间哭声相闻"的惨状。在《书张贞女死事》、《张贞女狱事》文中,揭露了恶霸横行、吏治腐败的现实。在《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贴》、《九县告示》、《乞休申文》等文中,表达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心怀。在《可茶小传》、《鹿野翁传》等传记文里,勾勒了一些普通人物的形象。在《己未会试杂记》、《壬戌纪行》等纪行文中,记载了当时一些民情世态,这些作品,也还具有一定社会意义。
归有光死后,其子子宁曾辑其部分遗文,刻于昆山,词句多有改窜,其孙昌世与钱谦益遍搜遗文,细加校勘,编为文集40卷,未能全刻。清康熙年间,曾孙归庄又增益部分遗文,经董正位等人襄助刻成《震川先生全集》,正集30卷、别集10卷,共40卷。内收各种体裁之散文774篇、诗歌113首。今通行本为四部丛刊本《震川先生集》共40卷,系据明常熟刊本影印。
历史遗迹
为纪念归有光,清道光8年(1828),江苏巡抚陶澍奏请道光皇帝批准,动用菩提寺东边空地,建造震川书院。于道光8年(1828)动工,3年后竣工。书院占地11.7亩。
书院与古刹菩提寺相连,南有和尚浜溪流,对岸为大熊墙,缀以绿树翠蔓,清净异常。东与因果树相通,北又有和尚浜小溪。书院门首镌刻"震川书院"四个篆字。
清道光15年(1834),江苏巡抚林则徐因兴修水利事,过访震川书院,留下了“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的字联。
清光绪25年(1903),震川书院停办。翌年毛源等人借书院原有经费,在原地开办震川小学堂。至光绪32年(1906)增办中学。现为安亭中学(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
归有光纪念像(附图,位于震川书院遗址)
施耐庵
(1296~1371)
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
籍贯:原籍苏州,住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海陵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生平: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水浒传200条名言名句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今草泽见奇雄。(施耐庵《水浒传》)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无声谓之号。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回头.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
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
然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
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倡.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表壮不如里壮
篱牢犬不入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
名著里的名言!!出自名著的名言警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老子·七十四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论语·宪问》)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天行不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子》)
以子之予,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吕氏春秋·尽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睢》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人之多,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邶风·相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东毂》)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衰郢》)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国殇》)
闭心自慎,终不过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楚辞·桔颂》)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国殇》)
悲哉秋之为气也!箫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尚书·汤誓》)
多行不义必自毖。(《左传·隐公元年》)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闵公元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人心之不同,如其而焉。(《左传·襄公三十·三十一年》)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战国策·赵策》)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燕策》)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笑林广记》)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贤文》)
情随境变,字逐情生。(明·袁宏道《叙小修诗》)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
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
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奇雄。(施耐庵《水浒传》)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主。(施耐庵《水浒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
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红楼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品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眼上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清·康有为《出都留别诸会》)
英雄一人狱,天地亦悲秋。(清·章炳麟《狱中赠邹容》)
观化百代后,独立万古前。(清·魏源《偶然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男儿老兮天下事,但有志兮不有止。(清·梁启超《志未酬》)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鲁迅名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横眉怜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
毛泽东诗词名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书示子津》)
王师此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姜夔《扬州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杷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通“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水浒传的名人名言1、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水浒传中的名人名言
2、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3、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4、表壮不如里壮。
5、篱牢犬不入。
6、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7、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8、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9、如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10、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
11、如何此处不留人,休言留人处。
12、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2020-10-13
最新文章
中文尖字组词造句
https://www.vodmaker.com/296039.html
篷组词大全
https://www.vodmaker.com/296038.html
超霸气的语录文案,让你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https://www.vodmaker.com/296037.html
亲情,人间最宝贵的情感
https://www.vodmaker.com/296036.html
高中成语解释造句
https://www.vodmaker.com/296035.html
热门文章
平视名言 平视的事例素材
名言警句 平视自己,仰视他人。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
更大的世界(今日看料美好生活看见更大的世界)
https://www.vodmaker.com/114898.html
善举的名言 小善举大爱心优美语句
关于从善的名人名言: 1、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2
张志新(张志新之死真相事件经过)[673字]
https://www.vodmaker.com/131921.html
根基的名言 强调根基的重要性名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合抱